搜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我要投稿
张江男 首页 科技风 查看内容

战后德国微型汽车时代

2016-8-8 21: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37| 评论: 0 |来自: 互联网

简介: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划为东西德国,而汽车工业也几乎被全灭。当然日子还是要继续的,虽然被炸得满目疮痍,但是衣食住行还要继续。问题是当时的德国人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战前的那些昂贵的华丽的汽车已经很少有人消费得 ...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划为东西德国,而汽车工业也几乎被全灭。当然日子还是要继续的,虽然被炸得满目疮痍,但是衣食住行还要继续。问题是当时的德国人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战前的那些昂贵的华丽的汽车已经很少有人消费得起,习惯工业化时代生活的德国人显然不会靠腿走或自行车代步,于是一种介于四轮轿车和摩托车的微型汽车诞生了,在那个时代一共卖掉20万部以上。而这里面就有我们熟知的宝马,另外还有军迷比较熟悉的一家战斗机生产商梅塞施密特和一家轰炸机生产商亨克尔。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些介于摩托车和四轮汽车的德式微型车(后面会提到Isetta特殊的结构)。

汽车中的战斗机—梅塞施密特KR系列

图上这款外形有点另类的车叫做  Messerschmitt KR200 。这可不是梅塞施密特心血来潮的产品,而是实打实的量产车(累计产量也有5万以上)。 那为什么梅塞施密特会造这些车呢?这要从二战结束后,作为战斗机制造商的梅塞施密特自然不可能为德国任何制造战斗机。但作为工厂总有需要有活路吧?于是他们就开动脑筋开始汽车的生产;于是就有这KR系列车型。

梅塞施密特的著名产品之一 Me109

严格来说,梅塞施密特一共生产了四款车这种类型的车,其中KR175和KR200是主力,Tg500是KR200的一个变形,主要区别在于是四轮。也就是说或许真正意义上的汽车。

Fend Flitzer 101

这是当时梅塞施密特第一款车Fend Flitzer 101,感觉像不像一架袖珍战斗机的前座舱?我特地的放大了Me262的机头部。战斗机制造商果然思路不一样。这部车就是KR175/KR200的原型车。

Messerschmitt KR175

这款175除了三个轮子外,和我们常见的摩托车也没啥太大的区别。脑补下人怎么进去的,话说这绿色的车活像一只大青蛙,别小看这些车,这些车可是当年经济拮据的德国人必要的代步工具。

这款车估计没有会关心参数,简单说下,这车的发动机才0.2升,可能还不及现在的摩托车,充其量算是助动车的水准。不过KR175上市也就2年就被KR200取代了,而KR200一共卖了8年甚至还被打造成赛车和四轮车(Tg500),也算的上梅塞施密特一代传奇车辆了。

Messerschmitt KR200

KR200外形和KR175 区别不大,但是内部还是得到了优化,换装一台250cc发动机。座舱看上去也更像当年战斗机的座舱,而不是汽车座舱(下面一张左边是KR200的座舱,右边则是Me109的座舱)。如果参考宝马和亨克尔的三轮会发现,这货太像战斗机了。

实际上这样不奇怪,因为这部车的设计师本身参与了二战德军战斗机的设计,如果他设计出汽车不像战斗机才是怪事。

从这两个角度看,外露的轮圈配上水泡式座舱是不是很像一架战斗机呢?脑补下大伙开着"战斗机"上班的情景。

汽车中的轰炸机-Heinkel Kabine

Heinkel Kabine也德国著名的飞机制造商(主要是轰炸机)亨克尔与1956-1958年生产的一种三轮汽车,根据发动机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型号。175 Typ 153; 200 Typ 154; 200 Typ 154(四轮版)。估计和梅塞施密特一样,战后无事可干只好生产这种三轮车来维持生计。

亨克尔111轰炸机,也是二战德军著名轰战机,比起之前的Me109战斗机,亨克尔轰战机也更加罪恶。

相对于之前的梅塞施密特KR系列,Heinkel Kabine的座舱盖看上去更上老式轰战机的机头的导航员仓。无论是战斗机座舱盖设计还是轰炸机导航员仓设计,这些设计都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所以他和KR系列一样,也有个外号叫做气泡车。

相比于战斗机设计师的脑洞大开,亨克尔在外形还是内饰还是中规中矩。仪表盘和中控还是比较传统。相对于KR系列的双座串联设计,Heinkel Kabine可以并排坐下两人。后排的空间似乎还可以塞个人,就这种三轮小车而言,空间利用率不可谓不高。虽然动力来自于一款Heinkel Tourist的摩托车(下图)。虽然不到200cc,但是最高时速可以达到90Km/H。

直到今天还有些Heinkel Kabine可以开动。可见这些车的质量和德国人对车的保养水平还是非常的高。或许这也是汽车文化一部分。

顺便说下,这部车的车门开启方式,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是不是很熟悉?他和接下来要说的BMW Isetta是一个开启方式,这是不是巧合呢?

来自于意大利的BMW Isetta

作为BMW最小的量产车(我实在找不出别他更小的BMW车了), 比起之前的两款车。Isetta要出名的多,数据也反映了这点。Isetta系列一共卖生产了161,728部,比之前介绍的两款车总和还要高不少。(KR系列在5万部,Heinkel Kabine系列没有查到数据,但资料显示不会比KR系列更多。) 这里要说的是Isetta最初并不是宝马设计而是意大利一家叫Iso SPA的汽车生产商。

不过这并不是Iso SPA唯一的汽车作品,事实上别人还是一家正儿八经的汽车公司,只是倒闭的比较早(1974年)。我看了下,他们的产品还不少。而且都挺正常的(下面两张图就是他们的之后的产品),就是Isetta有点另类,考虑到之前介绍的两款车,也侧面说明在那时不止德国,整个欧洲人民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这种车型既便宜又可以日常代步,在大家钱包都不太鼓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实惠的。

Isetta 不止BMW,像法国,西班牙都有汽车生产商贴牌生产这部车型。而且被改造成为各种车型。下图就是西班牙授权生产Isetta改成货车版。

言归正传,BMW Isetta虽然外面和原版的Isetta很像,但是大多数的零部件是不能互换,说明BMW等于重新设计了这款车。BMW Isetta系列一共有3款车,250 300 600 其中600已经是款纯正四轮车,(250和300虽然也是四个轮子,但是两个后轮间的间距很小)。下面主要简单介绍下250和300。

BMW Isetta 250

Isetta 250(上图)与1955年4月推出,但是时间不长。很快就被300取代,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联邦德国颁布了法令,汽车引擎不得小于250cc,Isetta 250的引擎也就247cc所以宝马不得不加强动力。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前两款车型没有收到这个法律的影响呢,答案就在这张图里。虽然看上去Isetta 像部三轮车,但是后轮却是两个,所以被定义为汽车。

BMW Isetta 300

BMW Isetta 300 与之前的250相比,换装了更加强劲的发动机(300cc),座舱和前悬架也做了改进。不过虽然马力更大但车身更重的300与250最高时速倒是比较一致,为85KM/H。比起之前的Heinkel Kabine,似乎Isetta 300可以直接容纳一家三口。

BMW 600

严格来说换装582cc发动机,重新设计的车身的BMW 600已经更像一部小型车,但是他也是Isetta发展而来,大家看个大概就行。

小结

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可谓是微型车横行。这主要是因为二战把德国打的支离破碎,经济也不太宽裕。这些小车比起摩托车既可以遮风挡雨,油耗养护方面又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确实受到广大德国人民甚至欧洲人民的欢迎。而彼岸的美国又是另一番景象,就连平民品牌雪佛兰造的车都的发动机都是大排量起步。更别提凯迪拉克 克莱斯勒 林肯 这种全尺寸轿车。当时两国的汽车工业差距可见一斑,这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收藏 邀请

提示:欢迎访问张江男网站!对张江男网站 或本文有任何想法,可以添加张江男网站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交流:zjmancn

惊呆
惊呆
大哭
大哭
感动
感动
晕倒
晕倒
口水
口水
微信公众号
张江男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张江男官方微博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