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我要投稿
张江男 首页 科技风 查看内容

阅兵直播,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

2015-9-6 20: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13| 评论: 0 |来自: 互联网

简介:尽管央视9.3阅兵直播被网友吐槽不断,但直播中运用的先进智能硬件技术和设备值得一看。

9月3日,举世瞩目的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刚刚结束,社交网络上吐槽央视直播水平低的声音滚滚而来,甚至有人放言称,“9.3阅兵被央视活生生的给糟蹋了!”

这样的话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了,但电视直播新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对于相关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也日益挑剔了,这些对于央视来说都是

据报道,此次央视直播团队为了这场阅兵直播准备了好几个月,此外,央视此次直播还动用了诸多最新最先进的大型智能技术和装备。我注意到,央视这次被网友吐槽最多的还是导播的问题,电视直播智能技术倒是被提及的不多。

作为媒体记者,我有幸到天安门现场观摩了此次9.3抗战阅兵。就我现场所见所闻,阅兵直播现场确实有很多堪称酷炫的高科技智能硬件直播技术和设备,我也留意做了些观察。尽管央视直播团队被吐槽,但我觉得这些新近运用的电视直播智能装备,无论是从技术含量上,还是从实际运用效果上,都值得称赞。

智能装备一:两台二维索道摄像机

“天鹰”摄像系统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大量阅兵队伍行进的正面镜头,是首次在重大活动中亮相的央视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天鹰”摄像系统拍摄到的。

我在阅兵现场看到了这台“天鹰”,相当有气势。它是在专门架设横跨长安街的二维索道上(长382米)南北方向滑行,以中山公园为起点,横跨长安街,离地面高度最高31米,可俯瞰长安街,用于正面拍摄阅兵方阵。

这套系统名为“天鹰”索道摄像机系统,是中央电视台与航天13所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也是首次在大型直播节目中亮相。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摄像机在上下左右二维空间移动的同时,可以实现有线传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看到质量最好的画面。

中联重科公司披露,“天鹰”系统的定位支撑采用的是该公司的QY80吨大型起重机,由它架起由南向北横跨长安街的拍摄索道。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上图左上角即为中联重科的QY80吨大型起重机,底下红圈部分就是“天鹰”系统。从我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来看,天安门西北角的中山公园附近还有一个高达几十米的白色吊塔,就是为了架起供“天鹰”滑行拍摄的南北索道。

从阵势来看,这台“天鹰”架势不小,光其中一个起重机就80多吨。从实际效果来看,“天鹰”所拍摄视角非常开阔,整个阅兵主干道的景象尽收眼底。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从技术角度来看,“天鹰”应该可以后台远程操作,这不同与之前大摇臂需要人工操作,实现了精细化、智能化,摆脱了大摇臂所存在的覆盖范围有限、操控不精细、破坏画面美感等问题,这些应该就是这台“天鹰”所谓“自主创新”的内容之一。

“飞猫”摄像系统

这台设备位于长安街沿线,可以获得500多米的移动范围。用于拍摄国家领导人坐车阅兵瞬间和侧面拍摄阅兵方阵。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图中红圈部分即是“飞猫”。它也是在二维索道上南北滑行拍摄。从位置上看,位于长安街东边的“飞猫”和西边的“天鹰”遥相呼应,是拍摄阅兵方队的主力设备。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二维飞猫系统有两个支点,支点间用索道连接,索道上搭载摄像承载用的小车,拍摄跨度可达1000米。为“飞猫”提供定位支撑的仍然是中联重科公司。中联重科两台95吨大型起重机架起“高空二维有线索道摄像系统”。长达560米的索道是全世界目前最长的一条二维有线索道。

“飞猫”系统精确的移动可控性由高科技的遥控手段来实现,平稳的索道不会有丝毫的震颤,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的速度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距离中跟踪拍摄,加上数十米立体空间的落差,立体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传统的摇臂等拍摄方法难以比肩。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这是“飞猫”系统捕捉的受阅方阵的画面。从实际效果来看,直播画面还是相当不错,但可能是这套智能设备过于专业的原因,网上似乎没有关于“飞猫”系统的评论和吐槽。

智能装备二:40米轨道摄像机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从我在阅兵现场看到的情况来看,这两台轨道摄像机安置在广场核心地带的两侧。为什么是40米?这实际就是从受阅方阵开始踢正步到结束的这段距离,主要就是用于近距离拍摄受阅方阵的运动镜头。之所以要用到运动轨道,而不是人工持机拍摄,就是为了保证镜头的稳定性,毕竟,受阅方阵恢弘的气概最终要从镜头中展现。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我还在现场特意观察了这两台轨道摄像机,从凌晨3点左右,这两台完全自动化操作的轨道摄像机一直在进行紧张的调试,可见这两台机器是不允许有任何闪失。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受阅方阵整齐划一的步伐和雄壮的气势在镜头下一览无遗。

智能装备三:航拍陀螺仪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先科普一下,所谓航拍陀螺仪,就是把摄像机加装在陀螺仪上,可在特殊拍摄环境下取得非凡的效果。例如在飞机上、直升机上拍摄,陀螺仪可大大的抑制了因飞机马达和转子的震动、转动、高速航行、倾斜而带来的镜头图像不稳定,从而保证图像清晰、稳定、流畅。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事实上,航拍是相当有难度的,但有了航拍陀螺仪,航拍的质量就有了相应的保证。航拍陀螺仪这样的智能硬件运用在这在大阅兵这样的场合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阅兵现场,天上除了战机外,还有一架央视航拍直升机全程在天安门以及长安街沿线盘旋飞行,电视中所有的航拍图像应该就是这架航拍飞机所拍,所拍画面稳定性非常强,可以带领观众在空中看阅兵全景和飞行方队以及北京城市全貌。

智能装备四:无线微型摄像机(Go Pro)

此次央视阅兵直播中,无线微型摄像机随处可见,很多特殊角度和位置的镜头都是由它们拍摄的。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此次电视直播中,装甲车上的无线微型摄像机被网友誉为“最长的自拍杆”。战机飞行员正前方和斜上方的微型摄像头拍摄的飞行舱内景和北京空中画面非常震撼。

我个人认为,尽管这些无线微型摄像头在现在很多真人秀等综艺节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用在阅兵这种大场面上,应该还是第一次,最终所呈现的画面很有视觉冲击力,可以说,正是先进的智能硬件技术装备的出现,电视直播的手段和途径得到了改进,画面也变得丰富起来。

客观而言,为了做好9.3阅兵直播,央视技术部门还是花费了很多心血,很多当前最流行的智能硬件技术和装备都被采用在电视直播中,其实这么做,也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但用了总比没用强,这年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潮流,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尽管阅兵直播的智能技术和设备非常先进,但实际操作效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有网友吐槽,“比如说像斐济这样的小方阵出场,竟然动用了‘天鹰’,那个角度真心很伤人啊,前后对比那么大,感觉到了啥叫小国寡民。”

阅兵直播被吐槽,但央视用的这些智能硬件装备很有看头

从这张电视转播画面看,感觉网友的吐槽是比较到位,但这明显不是“天鹰”的问题,而是现场导播的操作问题和审美问题,即不是设备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其实这次央视直播被吐槽最多的镜头切换问题和导播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就像央视这次直播投入的先进智能设备,这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技术和设备被操作人运用不当,或是相应的人员培训没有跟上,机器的作用就会打折扣。这就像打仗一样,再先进的武器都是人研发出来的,最终也需要人来操作,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

说到人的问题,央视一个导播说了一句有些悲凉的话:“这次是有些纰漏,但他们可能是央视最后一批导播,可能几年后,中国大型新闻活动的导播,都会绝种了。”

这又何尝不是央视最近面临的一拨又一拨人才流失的真实写照?只不过这个略显晦涩的话题真的不在本文的这次讨论范围之内了。

收藏 邀请

提示:欢迎访问张江男网站!对张江男网站 或本文有任何想法,可以添加张江男网站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交流:zjmancn

惊呆
惊呆
大哭
大哭
感动
感动
晕倒
晕倒
口水
口水
微信公众号
张江男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张江男官方微博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